- 消防专题
-
- 点击加盟☞ 消防精英群:建筑防火.给排水.电气.暖通设计!消防审核验收!消防施工检测!
- 规范·专题·文件汇总
- 新规解读
- 基础专题
- 建筑高度和层数
- 防火间距
- 灭火救援
- 安全疏散
- 安全疏散距离
- 安全疏散人数·净宽度
- 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
- 消防电梯
- 防火分隔
- 防火涂料
- 工业建筑
- 主要建筑功能的消防要求
- 主要建筑部位的消防要求
- 住宅建筑
- 商业服务网点
- 汽车库
- 电动汽车库
- 消防水源及给水设施
- 消防水泵&泵房
- 消火栓系统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细水雾灭火系统
- 消防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 气体灭火系统
- 灭火器
- 防烟排烟系统
- 消防控制室
- 消防设施-供配电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
-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
- 报警联动-设计验收
- 给排水消防问题集锦
- 消防问答
破局| 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
石峥嵘:有关人员密集场所的概念及应用,是纠结多年的问题!
要解决人员密集场所的纷争,有必要了解“人员密集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掌握两个概念的定性原则。
概念区别: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建筑类别,属于建筑分类定性,通常以某座(或某栋)建筑为单位,具备表1功能的一定规模建筑,均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对应的文字表述为“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的场所”:是指建筑内部的功能场所类别,主要针对建筑内部的某些房间(或区域),具备表1功能的建筑内部场所,均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对应的文字表述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定性原则:
原则1:定性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不一定所有房间均为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酒店、商业中心等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但其附属的办公室、车库等,通常不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
原则2:定性为“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其某些房间(或区域)可能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办公建筑等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其自用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
以此为据,可解决人员密集场所的诸多争议!
一、概念区别:
1、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建筑类别,属于建筑分类定性,通常以某座(或某栋)建筑为单位,具备表1功能的一定规模建筑,均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对应的文字表述为“人员密集场所”。
(表1)
2、人员密集的场所:
“人员密集的场所”是指建筑内部的功能场所类别,主要针对建筑内部的某些房间或区域,当建筑内部的某些房间(或区域)具备表1功能时,该房间(或区域)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对应的文字表述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人员密集的场所”主要针对建筑内部的特定功能区域,即使是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其内部仍可能存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办公建筑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但其附属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等等。
二、适应原则:
同一建筑内,可能会存在多种用途的房间或场所,某座建筑定性为人员密集场所,并不代表本建筑所有房间均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同样,某座建筑的局部区域为人员密集的场所,也并不一定代表本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
原则1:定性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不代表所有房间(或区域)均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即使是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同样可能存在非人员密集的房间或区域,比如酒店、医疗建筑等,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但其附属的办公室、车库等,通常不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
原则2:定性为“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某些房间(或区域)仍可能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
通常情况下,建筑附属功能并不改变主体定性,因此,某座建筑的局部区域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并不一定代表本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比如,办公建筑中可附属自用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这类场所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但整体建筑仍属于办公建筑,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
三、示例讲解:
1、《消防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所述的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是指“人员密集场所建筑”。
2、自动喷水、气体灭火、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疏散指标等消防设施技术标准中涉及的“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是指“人员密集的场所”。
示例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5.6: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本款中的“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如办公建筑等)中的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也应遵行此规定要求。
示例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3.2.7:标志灯应设在醒目位置,应保证人员在疏散路径的任何位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标志灯。本款中的“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求同上。
3、其他规范标准中涉及的人员密集场所或人员密集的场所,需综合条文情况确定,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2、5.4.13中所述的“人员密集场所”,实质是指“人员密集的场所”,等等。
四、释惑:
《建规》5.4.12、5.4.13规定“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疑问如下:
疑问1:是否表示这类设备用房不能设置在酒店、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中?
回答:这类设备用房可以设置在酒店、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中,只需要设备用房的贴邻房间(包括上下层贴邻)不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即可。
本规定所指的“人员密集场所”,其实质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由前述原则可知,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不代表所有房间均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实际应用中,只需要这类设备用房的贴邻房间(包括上下层贴邻)不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即可。(图示1)
图示1
疑问2:当这类设备用房设置在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如办公建筑等)时,是否需要考虑贴邻房间是否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这类设备用房设置在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时,设备用房的贴邻房间(包括上下层贴邻)不可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示例:对于非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如办公建筑等),设置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等类似设备用房时,其贴邻房间(包括上下层贴邻)同样不允许为“人员密集的场所”。
重磅!80万人关注,日浏览量超50万人次的《消防资源网》!隆重推出《经典全集·专题精选》,以飨大众!→ b.1190119.com
注1:请关注文末留言,及时掌握变更信息!
注2:突出颜色带下划线内容,可点击查看!
消防资源网
消防讲坛(石峥嵘老师主讲)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公众号阅读:
↓↓↓
A001直到世界尽头 2021-11-25 09:54 0 赞
0 踩 [回复]
辨析的很精准,很不错。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