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专题
-
- 《消防资源网》APP-规范检索,热点难点,技术论坛
- 规范标准应用
- 消防产品监管原则
- 新规解读
- 规范·专题·文件汇总
- 基础专题
- 建筑高度和层数
- 防火间距
- 灭火救援
- 安全疏散
- 安全疏散距离
- 安全疏散人数·净宽度
- 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
- 消防电梯
- 防火分隔
- 防火涂料
- 工业建筑
- 主要建筑功能的消防要求
- 主要建筑部位的消防要求
- 住宅建筑
- 商业服务网点
- 汽车库
- 电动汽车库
- 消防水源及给水设施
- 消防水泵&泵房
- 消火栓系统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细水雾灭火系统
- 消防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 气体灭火系统
- 灭火器
- 防烟排烟系统
- 消防控制室
- 消防设施-供配电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
-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
- 报警联动-设计验收
- 给排水消防问题集锦
- 消防问答
- 解读及应用-释疑
- 磐龙讲堂:特殊消防设计、性能化设计
- 磐龙讲堂:消防气瓶-定期检验
当前位置:消防专题 > 答疑、解读汇总-《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
【专家答疑之一】关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若干问题
1.住宅的剪刀梯是否必须做正压送风?现在大多数高度小于100米的住宅剪刀梯都具备自然通风的条件,由于没有明确要求,现在暖通专业都要求做正压,不仅每层有正压井,顶部有加压机房增加公摊面积,并且依据3.3.10条和3.3.11条要求,所有剪刀梯的外窗都要求做成固定窗,也就是说有自然通风条件的剪刀梯需要做成一个百米的“大闷罐”,这样具备可靠自然通风条件的非要做成相对不可靠的正压送风,是安全了还是不安全了?
在标准3.1.3中,是要求剪刀楼梯间的三合一前室是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但没有说剪刀楼梯间都要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当剪刀楼梯的前室采用如3.1.3-2的要求加压送风时,楼梯间也可以采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自然通风方式。
2.现在大量的项目地下一层是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的疏散依靠地上的楼梯下到地下室在首层加设防火门,这样的地下楼梯依据3.1.6是否需要设加压?其他条件都可满足,就是首层直接对外开门很难满足,大多首层需要经楼梯间直通室外(因为需有一樘门与地上楼梯分隔),这样的地下部分楼梯和地上算一部还是算两部?现暖通专业从严要求算两部,依据3.3.11条,地下那部楼梯在首层需开设1平米的固定窗,但如何这个楼梯不靠外墙,还能开出1平米的固定窗?难道需要所有楼梯都靠外墙布置?
按3.1.6的要求,地下可以不设加压送风,但必须在首层设有1.2m2的可开启外窗。开不出时,应调整方案,或设加压送风。3.1.6与3.3.11开窗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3.3.11是设有机械加压系统时的固定窗的要求,3.1.6是用于人员疏散用,采用可开启窗的方法。
3.第3.1.3条第一款为何没有共用前室?
这一款不适用于共用前室。如果这样设置的话,两个疏散楼梯的人员都要通过这个共用前室,当这个共用前室有问题时,人员就没有其他疏散通道了。
4.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定义。何为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体育馆?影剧院?本标准与其他专有防火规范(汽车库、影院、人防等)重合处,若内容有冲突以谁为准?
《标准》1.0.2 条文解释是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专业标准执行,可参照执行本标准通用条文。汽车库、人防工程等应执行各自的专用标准,但标准很难列举全,因此给出了原则。可以这么理解,当专项规范、标准有特别规定时,应执行专项规范、标准中的特殊部分;但通用性条文,还是要满足本标准要求。目前“特殊用途或者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矛盾较大的是洁净度有严格要求的、对烟气有特别控制要求的场合。
5.防排烟系统里哪些组件是需要强制性认证 消防产品?
按公消评【2015】31号文件,防排烟系统里需要强制性认证 消防产品是消防排烟风机挡烟垂壁防火排烟阀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阀)
6.第2.1.14条中解释“排烟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烟气到280℃时关闭。”问题:是否有通过认证的: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电动开启,烟气到280℃时再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没有
7.可熔性采光带(窗):请问采用哪种透明材质可不熔滴,避免二次伤害。这种材质制成的外窗是否能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要问供应商
8.共用前室的概念。共用前室是否指在同一层时两个楼梯间共用的同一前室,如下图所示,两个楼梯间在不同层上共用同一前室,是否也定义为共用前室?
定义是“共用同一前室时的前室”这里没有共用同一前室。
9.“建筑高度”的定义。在防烟系统设计时,以建筑高度还是以楼梯间整体高度界定需要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界限。
节中的“建筑高度”用于建筑的定性,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致。3.3节“机械加压送风设施”、4.4节“机械排烟设施”中的“建筑高度”应看所指对象,用于对系统分段控制时,指的是“系统服务高度”。
10.建筑高度小于100米的住宅,其剪刀楼梯间如下图所示,如地上前室、合用前室及每个楼梯间均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时,是否还需设置机械加压系统?
应可以都采用自然通风防烟的方式。但都要满足3.2.1和3.2.2开窗面积等要求。实际上这两个前室都是合用前室,按自然通风防烟方式,都要有3平方米的开窗面积;按图上所示,似乎达不到。
11.设置在顶部是否只要在前室顶部就可以,还是必须设置在门口的顶部(是否有要求风口长度必须大于门洞宽度)。
根据标准3.1.3-2要求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就可以了。
12.第3款:结合第3.2.1条,裙房以上(不超3层的裙房)部分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裙房部分楼梯间无外窗,但是满足每5层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是否也可以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2.1中,还有楼梯间开窗间隔不超过3层的要求,也就是中间不开窗楼层数不得超过2层。而且最低层一定要有窗或开口;否则,其裙房前室要设满足3.1.3-2要求加压送风。
13.外窗面积2m²/3m²是指开启有效面积还是指外窗面积?
前室开窗是指开窗面积或开口面积。避难间开窗是有效面积。
14.多入口的前室,如一梯两户以上的住宅,户门直接开在合用前室内,楼梯间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前室无窗需要机械正压送风。前室正压送风口如何设置,楼梯间才可以不用机械加压?前室正压送风量按多少个门取值?
三个条件:1)100米以下的住宅建筑,2)前室加压送风口设置按3.1.3-2要求;3)楼梯间具有自然通风防烟的条件(3.2.1);这时楼梯间可不用机械加压。前室按一个门面积计算。
15.地下室部分楼梯间前室一般都无自然通风条件,规范是否是指一定要给楼梯间前室加压?是否可以仅在楼梯间加压而前室不加压?
当符合3.1.5-1中一个门的独立前室时,可仅对楼梯间送风。符合这种情况时,其前室虽然没有设置加压送风,实际上也属于在加压送风系统的防护之下。
16.对于合用前室未提及,是否可以仅在楼梯间加压而合用前室不加压?
除一个门的独立前室外,其余的地下室前室一般都需要加压送风。
在标准3.1.3中,是要求剪刀楼梯间的三合一前室是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但没有说剪刀楼梯间都要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当剪刀楼梯的前室采用如3.1.3-2的要求加压送风时,楼梯间也可以采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自然通风方式。
2.现在大量的项目地下一层是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的疏散依靠地上的楼梯下到地下室在首层加设防火门,这样的地下楼梯依据3.1.6是否需要设加压?其他条件都可满足,就是首层直接对外开门很难满足,大多首层需要经楼梯间直通室外(因为需有一樘门与地上楼梯分隔),这样的地下部分楼梯和地上算一部还是算两部?现暖通专业从严要求算两部,依据3.3.11条,地下那部楼梯在首层需开设1平米的固定窗,但如何这个楼梯不靠外墙,还能开出1平米的固定窗?难道需要所有楼梯都靠外墙布置?
按3.1.6的要求,地下可以不设加压送风,但必须在首层设有1.2m2的可开启外窗。开不出时,应调整方案,或设加压送风。3.1.6与3.3.11开窗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3.3.11是设有机械加压系统时的固定窗的要求,3.1.6是用于人员疏散用,采用可开启窗的方法。
3.第3.1.3条第一款为何没有共用前室?
这一款不适用于共用前室。如果这样设置的话,两个疏散楼梯的人员都要通过这个共用前室,当这个共用前室有问题时,人员就没有其他疏散通道了。
4.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定义。何为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体育馆?影剧院?本标准与其他专有防火规范(汽车库、影院、人防等)重合处,若内容有冲突以谁为准?
《标准》1.0.2 条文解释是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专业标准执行,可参照执行本标准通用条文。汽车库、人防工程等应执行各自的专用标准,但标准很难列举全,因此给出了原则。可以这么理解,当专项规范、标准有特别规定时,应执行专项规范、标准中的特殊部分;但通用性条文,还是要满足本标准要求。目前“特殊用途或者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矛盾较大的是洁净度有严格要求的、对烟气有特别控制要求的场合。
5.防排烟系统里哪些组件是需要强制性认证 消防产品?
按公消评【2015】31号文件,防排烟系统里需要强制性认证 消防产品是消防排烟风机挡烟垂壁防火排烟阀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阀)
6.第2.1.14条中解释“排烟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烟气到280℃时关闭。”问题:是否有通过认证的: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电动开启,烟气到280℃时再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没有
7.可熔性采光带(窗):请问采用哪种透明材质可不熔滴,避免二次伤害。这种材质制成的外窗是否能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要问供应商
8.共用前室的概念。共用前室是否指在同一层时两个楼梯间共用的同一前室,如下图所示,两个楼梯间在不同层上共用同一前室,是否也定义为共用前室?
定义是“共用同一前室时的前室”这里没有共用同一前室。

9.“建筑高度”的定义。在防烟系统设计时,以建筑高度还是以楼梯间整体高度界定需要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界限。
节中的“建筑高度”用于建筑的定性,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致。3.3节“机械加压送风设施”、4.4节“机械排烟设施”中的“建筑高度”应看所指对象,用于对系统分段控制时,指的是“系统服务高度”。
10.建筑高度小于100米的住宅,其剪刀楼梯间如下图所示,如地上前室、合用前室及每个楼梯间均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时,是否还需设置机械加压系统?

11.设置在顶部是否只要在前室顶部就可以,还是必须设置在门口的顶部(是否有要求风口长度必须大于门洞宽度)。
根据标准3.1.3-2要求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就可以了。
12.第3款:结合第3.2.1条,裙房以上(不超3层的裙房)部分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裙房部分楼梯间无外窗,但是满足每5层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是否也可以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2.1中,还有楼梯间开窗间隔不超过3层的要求,也就是中间不开窗楼层数不得超过2层。而且最低层一定要有窗或开口;否则,其裙房前室要设满足3.1.3-2要求加压送风。
13.外窗面积2m²/3m²是指开启有效面积还是指外窗面积?
前室开窗是指开窗面积或开口面积。避难间开窗是有效面积。
14.多入口的前室,如一梯两户以上的住宅,户门直接开在合用前室内,楼梯间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前室无窗需要机械正压送风。前室正压送风口如何设置,楼梯间才可以不用机械加压?前室正压送风量按多少个门取值?
三个条件:1)100米以下的住宅建筑,2)前室加压送风口设置按3.1.3-2要求;3)楼梯间具有自然通风防烟的条件(3.2.1);这时楼梯间可不用机械加压。前室按一个门面积计算。
15.地下室部分楼梯间前室一般都无自然通风条件,规范是否是指一定要给楼梯间前室加压?是否可以仅在楼梯间加压而前室不加压?
当符合3.1.5-1中一个门的独立前室时,可仅对楼梯间送风。符合这种情况时,其前室虽然没有设置加压送风,实际上也属于在加压送风系统的防护之下。
16.对于合用前室未提及,是否可以仅在楼梯间加压而合用前室不加压?
除一个门的独立前室外,其余的地下室前室一般都需要加压送风。
《消防资源网》隆重推出《经典全集·专题精选》,以飨大众!→ b.1190119.com
《消防资源网》
消防审查验收
>> 点击加群<<
消防施工检测
>> 点击加群<<
建筑防火设计
>> 点击加群<<
给排水消防设计
>> 点击加群<<
电气消防设计
>> 点击加群<<
暖通消防设计
>> 点击加群<<
下载PDF讲义.高清视频.PPT.专题
(注:长按二维码后,点击“前往图中包含的公众号”选项,即可收到下载地址)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公众号阅读:
↓↓↓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