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峥嵘: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等能否视为室外安全区域,能否作为安全疏散空间,在已发布的20多个地方标准中,要求迥异,给工程设计带来困惑!
本文结合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特征,类比扩大前室和避难走道,从合理合规角度,提出通用解决方案!
(1)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等,均不能视为室外安全区域。作为疏散空间的室外安全区域,是指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投影以外,具备通行疏散条件的室外区域。
(2)满足一定条件的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可视为避难走道或扩大前室,可作为疏散楼梯直通室外的通道。
(3)满足一定条件的专用通道,疏散楼梯(前室)出口距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15m。
一、满足以下条件的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可视为避难走道。
当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满足以下条件时,安全性能不低于避难走道,疏散楼梯(前室)出口距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距离可参照避难走道要求确定。
(3)与室内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防火隔墙分隔。
防火隔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楼梯(前室)以外的其他开口,确有需要时,可通过前室或防火隔间连通。当采用前室连通时,应采取防烟措施,前室可作为室内空间的疏散出口;当通过防火隔间通向架空层时,不得作为疏散出口。
架空层应不少于两面开敞。当2个或以上疏散楼梯间(前室)通向架空层时,架空层应具备两个不同的室外疏散方向,且应不少于两个相对的面开敞。
骑楼、敞开外廊本身具备较好的通风条件,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二、满足以下条件的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可视为扩大的防烟楼梯间前室。
当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安全性能优于扩大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参照扩大前室要求处置。疏散楼梯(前室)出口距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m【图示1】【图示2】,但当疏散楼梯(前室)本身为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时,总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m,参见【图示3】【图示4】。
(2)与室内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0h防火隔墙分隔。
(4)疏散走道、值班室等低风险场所可通向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连通洞口应设置防火门、防火窗。
(5)商业设施、公共娱乐等场所不得直通架空层。确有需要时,可通过前室或防火隔间通向架空层。
楼梯间具有较强的烟囱效应,架空层进深通常较大,火灾烟气容易抽吸至楼梯间。对于商业设施、公共娱乐场所,单一的防火门并不能有效阻断烟气扩散,因此不得直通架空层。当通过前室通向架空层时,应采取防烟措施,前室可作为疏散出口;当通过防火隔间通向架空层时,不得作为疏散出口。
(6)当商业设施、公共娱乐等场所通向骑楼、敞开外廊时,开口处应设置防火门(窗),且应满足以下条件:
②疏散楼梯(前室)出口的两侧应设置固定式挡烟垂壁,商业设施、公共娱乐开口部位距挡烟垂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图示5】;
【图示1】疏散楼梯(前室)通向架空层
【图示2】疏散楼梯(前室)通向骑楼、敞开外廊
【图示3】扩大的疏散楼梯(前室)通向架空层
【图示4】扩大的疏散楼梯(前室)通向骑楼、敞开外廊
【图示5】商业设施、公共娱乐等场所通向骑楼、敞开外廊
三、满足以下条件的专用通道,疏散楼梯(前室)出口距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15m。
原则上,疏散楼梯(前室)应直通室外安全区域,或通过避难走道直通室外安全区域。考虑诸多地区已放开专用通道疏散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当专用通道满足以下条件时,疏散楼梯(前室)出口距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15m【图示6】。
(3)与室内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防火隔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
(4)通向专用通道的净宽度不得小于疏散楼梯净宽度;
(5)通向专用通道的疏散楼梯(前室)不应超过1个。
四、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等均不能视为室外安全区域。
即使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等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烟气仍可能因烟囱效应向楼梯间集聚。且实际应用中,根本无法保证这类空间没有可燃物,尤其在开设门窗洞口的情况下,更容易被火灾侵袭。受产品质量和日常管理能力影响,设置防火门(窗)并不能完全阻断火灾侵袭。因此,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等均不能视为室外安全区域。
室外安全区域是指架空层、骑楼、敞开外廊、专用通道投影以外,具备通行疏散条件的室外区域。在计算安全疏散距离时,疏散路径应满足通行疏散条件要求,不得指向或穿越绿化带、水景水池等不具备人员通行条件的区域。示例,在【图示7】【图示8】中,疏散路径应指向具备通行疏散条件的室外区域。
【图示7】疏散路径应指向具备人员通行条件的区域
重磅!80万人关注,日浏览量超50万人次的《消防资源网》!隆重推出《经典全集·专题精选》,以飨大众!→ b.1190119.com
《消防资源网》
下载PDF讲义.高清视频.PPT.专题
(注:长按二维码后,点击“前往图中包含的公众号”选项,即可收到下载地址)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消防资源网:
↓↓↓
全部评论
写留言